产房仔猪的饲养管理是养猪过程中的一个重点环节,这个环节中的关键部分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断奶时的平均体重,在乳仔猪饲养管理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初生乳猪在冬天应放在保温箱中,保温箱的温度应保持在32℃,以后逐周降低2℃。应该强调指出的是秋季昼夜温差大,不要忽视了乳猪的晚间保温工作。此外,应防止产仔舍的空气对流形成的穿堂风,穿堂风所经过的区域,气温可下降3-5℃。防止产房潮湿是保温工作的一个重点,潮湿的地面不仅使乳猪容易受寒,而且为细菌的滋生提供了场所,二者均会严重影响乳猪的生长。
1.对产仔舍的彻底清洗消毒,待完全干燥后,高温55-60℃维持1个小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批次化生产,仔猪全进全出制。
2.母猪进入产仔舍前的清洗,母猪身上带有猪舍所存在的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如果在产前不能对母猪进行清洗消毒,这些病原菌和寄生虫会立即传播给刚出生的乳猪。
3.防止病原菌经过其他途径进入到产仔舍,常见的有:饲养人员进入产仔舍前没有消毒,猫、狗或鼠自由进出产仔舍,母猪的粪便不能及时的清除等。
因为仔猪出生时没有抗体,那么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仔猪就必须从母猪的初乳中获得抵抗这些病原菌的能力。我们都知道,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能够被新生仔猪的肠粘膜细胞吸收,而在仔猪分娩后6小时内免疫球蛋白的吸收区域开始关闭,12-16小时内则可能完全关闭;这也就意味着,仔猪至少应该8-12小时内吸取足够量的初乳。那么这就会对最后产出的仔猪所处的环境非常不利,他们就有了“错过免疫班车”的危险。
母猪的初乳免疫球蛋白含量高,且构成比例与母猪血清中极为相似,而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其免疫成分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数据显示,母猪分娩6小时后免疫球蛋白含量是分娩后免疫球蛋白含量的45%,而分娩12小时后免疫球蛋白含量仅为分娩后的10%。较早出生的仔猪可以得到抗体含量高达30毫克/毫升的初乳,而最后出生的和吮乳能力差的仔猪可能仅获得抗体含量为4-6毫克/毫升的初乳;因为母猪的特殊胎盘屏障,初乳是出生仔猪获得被动免疫的唯一途径。所以及时吃到足够的初乳和缩短母猪的产程对出生仔猪来说意义重大。
1.补铁:乳猪初生时从母体带来的铁非常有限,只能维持3-5天的生长需要,而母乳不能提供足够的铁来补充乳猪的生长需要。缺铁会造成乳猪的贫血。为了有效的防止乳猪缺铁,应该在乳猪出生后进行铁剂注射。注射可分为两次进行,一次在出生后48-72小时之间,第二次在9日龄。常用的是右旋糖苷铁制剂,注射部位肌注脖子。注意铁制剂每毫升含铁量,如果过量会引起中毒。
2.打耳缺、断齿和断尾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进行。
3.小公猪的阉割应在出生后5-7天内进行,这时对小猪的刺激最小,对生长影响小,而且手术感染的机会少,切口小,容易愈合。
母乳当中的水不能完全满足乳猪生长的需要,要为乳猪提供清洁的饮水。仔猪出生后使用乳猪专用饮水碗帮助小猪尽快喝到洁净卫生的水很重要,实验数据表明,乳猪的生长速度与饮水量有关,饮水量大的乳猪生长速度快。
让乳猪在哺乳期采食饲料可为乳猪生长带来两方面的好处:
1.使乳猪熟悉并习惯饲料的气味,训练乳猪采食饲料,刺激消化道中各种植物性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的增强,减少断奶乳猪的应激反应。
2.弥补母乳供应不足所出现的营养缺乏,如果能及时补饲,乳猪能学会并适应采食饲料,3周龄后就可以从饲料中获得相当一部分营养,弥补母乳的不足。这对保证乳猪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